線裝時期:至宋,因長卷之種種不便,遂依據(jù)葉子之格式,而改進(jìn)為今日之線裝式。即將一葉分割,使不連續(xù),以一葉為一板,一葉為變易,但在檢閱上、誦讀上以及收藏,其為便利已不可以道里計也。故吾人所讀之線裝書,其實際肇始于宋,為時僅千年。宋以前,絕未有線裝書也。文字多為刻印,抄寫者甚少。至宋仁宗慶歷中,有布衣畢升為活板,用膠泥刻字,從此又有活字印板之發(fā)明。元王楨亦有活字印刷法。明弘治嘉靖中,無錫華燧、安國先名曰了聚珍板。是均活字印刷也。在印刷上比較經(jīng)濟(jì),但在書籍上,固與刻印無殊也??傊?,自宋至清,其書籍之形式完全相同,均為線裝,故此時期謂之為線裝時期。清末則漸有洋裝,民國后且有取線裝而代之之勢,其形式與裝訂,盡人所悉,毋庸贅述矣。